
国家推动全民终身学习,教育数字化以及学习方式的创新,特别强调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、学以致用和学用结合。这为云和木玩的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。——云和木玩就是实现“玩中学”“做中学”“用中学”“创中学”的理想载体。
木玩的价值,在当下应重新认知。木质的温润触感、天然纹理,“带着大自然的问候”,是数字虚拟世界难以复制的温度与真实——“玩木”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“实体智慧”。
那么,木玩如何通过游戏化学习找到新的发展路径?需要将木玩的传统优势与游戏化学习结合,并且拓展到不同年龄段,尤其是“一老一小”。

首先,儿童学习场景化。目前云和木玩已经在幼儿园形成了木玩游戏课程体系,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。今后可以继续深化这个方向,比如融入STEM理念,开发更多玩教具及项目化活动课程,结合数智技术,如沉浸式学习空间,让学习更有趣。同时,可以拓展到中小学校、校外教育机构、托育机构、家庭教育场景,形成完整的云和木玩游戏教育链条。
其次,银发族康养拓展。常言道“活到老、学到老”,老年人也需要继续学习,以预防认知衰退。木玩可以作为认知训练工具,比如结合数智技术,利用传感器监测使用数据,个性化调整难度等,也可以与中医养生结合,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精神需求。通过木玩游戏可学以增智、怡养情志,与老年人的健康养生需求契合。
第三,跨代互动学习创新。全民学习不仅包括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学习,还可以促进代际交流。设计适合老人和儿童共同参与的木玩游戏,比如利用积木合作搭建建筑模型,既能促进亲子互动,又能让老年人在游戏中重温已有知识,实现双向学习。
第四,数智技术融合赋能。终身学习社会强调教育数智化,因此,云和木玩可以利用AR、VR等虚拟技术重构体验边界,让木制玩具互动性更强。例如,利用平台设置木玩游戏项目化任务,并融入人文历史知识,提升游戏化学习的体验;将木玩加入语音指导或反馈系统,通过AR扫描积木呈现3D模型,或者结合智能平台记录学习进度,生成报告供教师或家长参考。通过“虚实融合”的玩法,让木玩成为连接物理空间与数字世界的“媒介”。

此外,产学研协同深化。云和木玩可以继续与教育机构、科研单位合作,根据不同阶段发展要求,及时迭代更新游戏化学习内容,开发标准化课程和评估体系,确保木玩游戏化学习的趣味性、科学性和有效性。同时,优化木玩游戏化学习培训指导策略,培养更多教师掌握木玩游戏教学方法与策略,提升整体教育质量。

木玩通过“低结构材料+高维度价值”的模式,既保留了传统玩具的触感温润,又契合数字时代终身学习社会对场景化学习、具身认知的需求。实践研究显示,使用云和木玩游戏课程的幼儿园,儿童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明显;养老机构应用适老木玩后,老人认知下降速度减缓,展现出游戏化学习在全民教育中的独特价值。
供稿:教育分会唐毅
一审:董士林
二审:曾秋敏
文章来源:云和老科协 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