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废弃边角料到自主品牌,从一园实验到全国推广,云和的实践印证了产教融合的核心命题:当产业与教育在“人”的培养上达成共识,小木头亦能成就大世界。目前我县培养的教育系统8位正高级人才中有5位长期深耕产教融合发展。
四、启示:产教融合的云和经验与挑战
(一)政府统筹:构建“政产学研用”协同机制
云和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支持、平台搭建,打破产业与教育壁垒,形成“教育需求反馈产业创新—产业升级支撑教育发展”的良性循环,例如,县政府牵头组织企业与幼儿园、科研机构对接,根据课程需求定制玩具,既解决教育痛点,又推动产品迭代,促进产品专业化、体系化发展,并形成了“课程、装备、资源、评价、培训、推广”的应用推广模式。

(二)文化赋能:挖掘木玩的教育基因
云和木玩品类丰富,蕴含传统智慧,通过产教融合,这些文化符号转化为课程资源。比如教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,将榫卯玩具、传统益智玩具融合到幼儿日常游戏活动中,让幼儿“玩中学、做中学”,形成对自然、同伴、社会和文化的深度理解,培养出受益终身的思维、沟通、协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同时助推产业向细分领域深耕拓展,形成了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链。比如如波菲的户外运动系列已与数智技术结合;金马开发了木工坊、编织坊、印染坊等系列木玩+传统文化课程;童园的墙面玩具根据新课程需求不断迭代升级;华福莱公司与浙大合作开发了“林路”自主品牌玩教具,正蓄势待发走出国门。

幼儿木玩美工作品:划龙舟

幼儿用积木片搭建的机器人
(三)生态重构:打造“教育—产业—城市”共同体
云和以“小木玩撬动大融合”的历程,为县域产教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。其本质是以“游戏化”为融合媒介、以“在地化产业”为育人载体,通过政府主导构建“企业-学校-研究机构”共生系统,实现教育提质与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。木玩产业带动就业,吸引人口向县城集聚,支撑“小县大城”战略;教育优质发展提升人口素质,反哺产业创新,形成“以产兴城、以城聚产、以教优产”的闭环生态。目前有80%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、93.4%的学生集中在县城就读、96%的企业集中在县城发展,城镇化率达74.02%。

云和木玩产业园区

木玩游戏培训课程
(四)挑战犹存:产教融合依然任重道远。高校科研转化效率不足,企业自主开发教育“说明书”能力仍弱;应用推广中城乡幼儿园资源适配性需优化,师资培训覆盖面待扩大;职业教育“机器换人”等前沿领域需深化国际合作,应对技术迭代需求。
云和木玩产教融合二十年,是产业从“代工车间”向“品牌建设”到“智创中心”跃迁的二十年,是教育从“资源匮乏”向“普惠优质”蜕变的二十年。这一模式证明,山区县域完全可以通过特色资源挖掘与机制创新,走出一条产业升级与教育公平双赢的发展道路。未来,随着“数智设计+优质制造+自主品牌”战略推进,云和木玩将继续以教育为翼,飞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参考文献:
[1]幼儿园玩具的教育设计及其在游戏活动中有效运用的研究课题组编.幼儿园童话故事教育活动案例集[M],学苑音响出版社,2011年.
[2]张虹 唐毅主编.《小木玩 大世界——“云和木玩游戏”课程改革实践探索》[M],浙江教育出版社,2022年.
[3]吴晓东主编.《木玩之旅——云和县实验幼儿园木玩游戏课程实践探索》[M],浙江摄影出版社,2020年.
[4]赵瑞文.关于“云和木玩”“云和教玩”集体商标的调研报告(云老科协〔2021〕4号文件).
[5]云和县政府网.《云和木制玩具的“突围之路”》,2020年9月14日.
[6]蓝新章.云和职技校木玩研学基地简介,2025.
供稿:教育分会 唐毅
审核:曾秋敏
文章来源:云和老科协 公众号